效益双降,东莞银行IPO怎破局?

时间:2025年08月08日 09:44:09 中财网
  正在冲击IPO的东莞银行,交出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期中答卷。7月31日,东莞银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信息披露报告,报告显示,东莞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66亿元,同比减少9.05%;实现归母净利润23.65亿元,同比减少1.38%。

  此前,东莞银行对于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的解释是“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并表示只是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然而,到了2025年该行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对于东莞银行的IPO而言,持续滑坡的业绩依然是该行上市途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营收承压,非缘起小微金融
  利润表显示,东莞银行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为34.0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48%,是导致该行营收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往年年报来看,东莞银行的整体贷款利率在城商行中并不算高。

  2021年-2023年,该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依次为4.99%、4.77%、4.52%。

  2024年,受LPR下调、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影响,贷款平均收益率降幅进一步拉大,同比下降51bps至4.01%。

  尽管东莞银行通过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来控制负债成本,但利差和息差都出现大幅下降——净利差下降到1.35%,净息差则为1.26%。

  虽然半年报中未披露最新的息差和利差数据,但从利息净收入的表现来看,东莞银行的息差空间还在不断收窄。

  根据企业预警通测算,该行上半年的净息差约为1.11%,净利差约为1.08%,已逐渐逼近1%。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莞银行曾表示该行盈利能力下降与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有关,但细究起来,二者的因果关联或许并没有那么深。

  小微贷款在东莞银行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低,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全口径小微贷款(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余额为1881.69亿元,较年初大增28.46%,占总贷款余额的51.48%。

  但这之中,普惠贷款只有471.02亿元,较年初增长6.91%,增幅小于总贷款11.54%的增速。

  去年该行普惠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增长更多的其他小微贷款,并未披露贷款利率。

  虽然没有披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他小微贷款相较于普惠贷款的平均利率理应更高。

  如该行一款名为“莞惠贷”的信贷产品,目标客户是企业法人、个体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然人,综合多个平台的相关信息,莞惠贷目前的产品利率在6%-8%左右。

  相比利息净收入,东莞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表现有所好转,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79亿元,同比增加28.95%。

  不过,中收业务对该行的利润贡献一直不算高,比起中间业务收入,东莞银行的非息收入更依赖投资收益带动。

  上半年,该行的投资收益为14.82亿元,同比增加12.98%,对营收形成一定支撑。

  压缩减值损失,为利润留存空间
  营收下滑的情况下,为了留存更多利润,东莞银行一面减少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一面减少业务开支以“降本”。

  2025年上半年,该行计提了6.37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41.29%;业务及管理费则为16.43亿元,同比减少7.23%。

  但成本端的大幅压缩,并没有换来东莞银行的增利,由于所得税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39亿元上升到2.58亿元,最终导致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38%至23.65亿元,维持了上一年的净利润下行趋势。

  与此同时,东莞银行二季度末的净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余额为459.31亿元,年初净资产余额为436.1亿元,通过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计算可得,东莞银行今年上半年的ROE为5.28%,与去年同期的5.8%相比,下降了52bps。

  这不是东莞银行的ROE首次出现下跌,近几年,该行净资产收益率连年下滑,不仅佐证了东莞银行的盈利能力承压,还向市场传递出资本回报水平下降的危险信号。

  回到支出端,出于短期利润考量,减少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在东莞银行当前的资产质量下,极有可能导致该行对信用风险的覆盖能力下降。

  东莞银行没有在半年报中披露最新的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不良率为1.01%,较去年年初增加8bps;拨备覆盖率为212.01%,较去年年初下降40.85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15%,较去年年初减少20bps。

  横向对比,东莞银行的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依旧充足。但截至去年年末,该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76.39亿元,年内增长了109.17%,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从去年年初的1.11%上升到2.09%。

  此外,该行还有53.91亿元的重组类贷款,其中仅6.32亿元纳入不良;展期类贷款也有22.59亿元,其中也只有1.17亿元纳入不良,18.82亿元仍纳入正常类贷款进行管理。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这些贷款很容易下迁为不良贷款。

  与此同时,东莞银行近两年又在不断加大对中小微贷款投放的力度,拓展小微客户,相比大型企业客户,中小微企业客户的抗风险能力更弱,更容易受环境影响产生经营波动,可能会导致银行客户池的信用风险平均水平上升。

  面对资产质量下迁和客户池信用风险上升的双重压力,东莞银行反而大幅减少了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尽管短期内可以留存一些利润,但风险覆盖和抵补能力也会相应减弱,不利于长期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多年的高速扩张下,东莞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早已告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核充率为9.24%,较年初又回落了7bps,上市或是该行有效补充资本、推动业绩增长的最佳途径。

  但近几年,银行股上市艰难,与东莞银行一同排队的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都在今年先后宣布撤回IPO申请。

  东莞银行自身业绩又在此时突然变脸,盈利持续下滑,IPO愈发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东莞银行的矛盾之处。
  .....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