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信仪器(688622):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6:15:33 中财网

原标题:禾信仪器: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 之 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 501号上海中心大厦 11、12层
电话:021-20511000 传真:021-20511999
邮编:200120

目 录
声明事项........................................................................................................................................... 3
正 文 ......................................................................................................................................... 5
一、 关于《问询函》问询问题“1.关于本次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5 二、 关于《问询函》问询问题“9.关于标的公司历史沿革” ................................................ 35
三、 关于《问询函》问询问题“14.关于标的公司关联方和关联交易” .............................. 45 四、 关于《问询函》问询问题“17.4关于标的公司诉讼” ................................................... 51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
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案号:01F20245149
致: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上市公司”或“禾信仪器”)的委托,并根据上市公司与本所签订的《法律服务委托协议》,作为上市公司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以下简称“本次交易”)的特聘专项法律顾问。

本所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9号——上市公司筹划和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就本次交易所涉事项于 2025年 4月 3日及 2025年 8月 4日分别出具了《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法律意见书》(以下合称“《法律意见书》”)。

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于 2025年 8月 27日向上市公司及其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上证科审(并购重组)〔2025〕30号”《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的审核问询函》(以下简称“《问询函》”),本所律师根据《问询函》的要求,在对本次交易所涉事项进行进一步查证的基础上,现出具《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补充法律意见书(一)》(以下简称“本补充法律意见书”)。本补充法律意见书系对《法律意见书》的补充,《法律意见书》与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不一致的部分以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为准。

声明事项
一、本所及本所经办律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行)》等规定及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日以前已经发生或者存在的事实,严格履行了法定职责,遵循了勤勉尽责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了充分的核查验证,保证本补充法律意见书所认定的事实真实、准确、完整,所发表的结论性意见合法、准确,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仅对出具日之前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实且与本次交易有关的法律问题发表法律意见,不对有关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投资决策等专业事项发表意见。在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中对有关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专业报告或问询答复中某些数据和结论的引述或论述,并不意味着本所对该等数据、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保证,本所并不具备核查并评价该等数据、结论的适当资格。

三、本所律师对本补充法律意见书所涉及有关事实的了解和判断,最终依赖于交易方向本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及所作陈述与说明,在出具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之前,委托人及相关交易方已向本所及本所律师保证其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及所作陈述与说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文件资料为副本、复印件者,其内容均与正本或原件相符;提交给本所的各项文件的签署人均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且签署行为已获得恰当、有效的授权。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本所律师认为出具本补充法律意见书至关重要的文件,本所律师已对该等文件的原件进行了核查。本所律师对于与出具本补充法律意见书至关重要而又无法得到独立证据支持的事实,依赖有关政府部门、上市公司或其他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或相关专业机构的报告发表法律意见。

四、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仅供上市公司为本次交易之目的使用,未经本所同意,不得用作任何其他目的。

五、本所同意将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作为上市公司本次交易所必备的法律文件,随其他材料一起上报,并依法对所出具的法律意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中所使用的简称与《法律意见书》中的简称具有相同含义;本补充法律意见书中若出现总计数与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

基于上述,本所及本所经办律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出具法律意见如下:
正 文
一、关于《问询函》问询问题“1.关于本次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根据重组报告书:(1)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通过优势技术协同提升上市公司产品性能、布局标的公司新技术路线,并整合客户及供应商资源,扩大整体销售规模;(2)2025年 1-6月,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5,281.57万元、净利润-1,764.56万元,标的公司营业收入 7,079.61万元、净利润 2,815.35万元;(3)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周振,周振直接持有公司 20.76%的股份,并担任共青城同策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直接及通过共青城同策间接控制 29.33%表决权;(4)本次交易完成后,不考虑配套募集资金,周振和共青城同策合计持股 24.47%,吴明持股 16.57%,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5)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中,仅吴明未出具不谋求上市公司实控人地位的承诺函;(6)因双方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未续签,2025年 1月 1日,周振与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傅忠解除一致行动关系;(7)中国 22家量子计算相关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相关国家禁止该国人员参与涉及量子信息技术的某些交易。

请公司在重组报告书中补充披露:(1)结合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盈利情况、业务发展预期、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规划等,分析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否发生变化;(2)本次交易完成后周振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共青城同策的历史沿革、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及周振担任其执行合伙人的背景,结合共青城同策合伙协议及其运作情况,分析周振对共青城同策的控制是否稳固,是否存在周振不再担任执行合伙人或失去对相应股份控制权的风险;(3)吴明未出具不谋求上市公司实控人地位承诺函的原因,其是否有直接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意向或安排;(4)傅忠基本情况,在上市公司的持股及任职经历,周振与傅忠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的背景、过程,双方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的原因,傅忠与吴明是否存在签订、计划签订或可能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等安排;(5)结合交易完成后各方持股比例、上市公司董事
 理机制、经营管 4)的回复内 实际控制权是否 :(1)标的公司 否被列入或可 标的公司生产经 顾问、律师核查 上市公司和标的 公司业务发展 主营业务收入 司公开披露的定 况如下:安排、周振及 ,分析本次交 发生变化。 要产品是否被 列入“实体清 营,是否可能对 并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主营业务收 划等,分析本 盈利情况、业 报告等资料,明在上市公司 完成后周振是 关国家列入出 ”,如被列入 上市公司造成重 。 入及盈利情况、 交易完成后上 发展预期 经本所律师查任职安排等, 实际控制上市 管制清单中; 采取其他类似 大不利影响。 业务发展预期 公司主营业务 ,上市公司营 单位:万元
项目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 1-6月
营业收入28,025.6836,617.9020,250.915,281.57
同比(%)-39.6330.66-44.70-48.88
营业利润-8,584.24-11,862.13-5,455.20-2,213.06
同比(%)-204.05-38.1954.0121.91
归母净利润-6,332.83-9,610.61-4,599.09-1,745.96
同比(%)-180.60-51.7652.1520.86
2022年至 2024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为: 2023年度,上市公司环境监测领域的招投标流程正常开展,新签单项目与以往正常执行项目在当年内逐步执行、验收并确认收入,导致 2023年度收入增加;为进一步应对行业竞争,上市公司一方面积极拓展实验室、医疗等市场领域,另一方面依托自身品牌、经验以及口碑的积累丰富了环保大气领域设备供应种类,
 多等项目及配套设 上市公司根据市场 市场,着力推广明 调,但公司整体盈 全面提升公司经营 重点工作任务,聚 方面优化资源配 续、健康、稳定发 业务收入及盈利情 》等资料,并经本所的销售,促使 2023 境变化积极调整 产品及布局潜力产 水平有所改善。 绩为目标,继续 优势资源,把握核 ,同时做好内部各 。 、业务发展预期 律师查验,标的公年度收入规模进一 品销售策略,聚焦 ;虽短期内带来了 绕扩大业务、提升 竞争力,在研发、 经营管理提升及优 营业收入及盈利情 单位:万元
项目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 1-6月
营业收入2,679.437,435.357,079.61
同比(%)82.45177.50305.75
营业利润157.702,322.533,214.30
同比(%)814.951,372.79-
归母净利润158.182,197.472,815.35
同比(%)334.401,289.20-
2023年-2025年上半年,标的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679.43万元、7,435.35万元和 7,079.61万元,呈快速增长趋势。标的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国产替代需求的增长、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快速发展以及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其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

标的公司将持续聚焦于产品在超导量子计算应用的技术与体量提升,持续伴随量子计算研究(量子芯片比特数升级)而成长升级。此外,公司计划拓展量子计算离子阱技术路线,结合低温技术与微波技术,进一步拓宽公司的产品应用范围,布局于更多量子计算可实现技术路线,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量子计算不同路线的市场份额。

3、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作为国家质谱仪器产业链链主企业、资本市场稀缺的具备整合能力的高端科学仪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始终以“深耕质谱主业、构建高端科学仪器生态”为核心发展纲领,本次对标的公司的并购,深度契合公司“内生做强质谱、外延拓展高端仪器生态”的长期规划,同时通过技术、客户、供应商等协同反哺主业,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质谱仪领域,上市公司目前已具有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包括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Q-TOF)、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微生物鉴定质谱仪、核酸质谱一体仪、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VOCs走航检测质谱系统等十余种飞行时间和四极杆质谱产品),主流产品已基本覆盖。

未来 3-5年,公司将不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缩小与国外一流产品的差距。在应用领域方面,将继续深耕环境监测领域,同时加大新应用技术的开发,积极开拓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实验室、医疗健康等市场。对于目前已在国产仪器中占据先发优势的 Q-TOF质谱仪产品,公司将不断提升仪器的灵敏度、重复性和可靠性,精益求精,努力早日在被美国禁运的生物医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肽/代谢物)精准检测等方面突破封锁并实现较好经济效益。

在量子计算领域,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将依托标的公司平台,持续聚焦于产品在超导量子计算应用领域的技术与体量提升,顺应当前量子计算研究从现有百比特级向千比特数、万级比特数发展的趋势,系统产品向大尺寸、大冷量(3000μW以上)、大规模方向提升,适应极低温、极低振动、极高磁场、极高压强等极端环境条件;组件产品向更高密度线路数(1,800路以上)、更高信号保真度(优化传输、噪声抑制)方向发展,保持并扩大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优势。除了继续提升现有超导量子计算产品外,标的公司将利用上市公司质谱仪领域成熟的离子阱、超高真空等相关技术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拓展量子计算离子阱技术路线,进一步拓宽公司的产品应用范围,布局于更多量子计算技术路线,持续提升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不同路线的市场份额。

在其他领域,上市公司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投资、并购能力,借鉴国际科学仪器龙头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丹纳赫(Danaher Corporation)等横向并购的成功经验,顺应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和我国未来科技战略需求,制定清晰的外延式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公司高端科学仪器种类,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 5-10年,公司规划加强与高端科学仪器中心等国家级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的紧密合作持续优化升级、并通过并购投资其他高端科学仪器公司等方式,将产品线延伸到医疗健康、生命科学、半导体等领域新支柱。

从长远看,公司将坚守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的理念,全面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内生性成长与外延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学仪器公司。

4、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否发生变化
本次交易严格遵循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是上市公司实施外延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收购与现有业务具有较强协同性、相关性的优质资产,上市公司有效拓展了产业布局,旨在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协同与互补,而非根本性业务转型。

根据相关数据,交易完成后,2024年、2025年上半年标的公司营业收入占合并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 26.86%、57.27%,上市公司未来仍聚焦于原有主业,通过形成“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新注入的业务与原有业务属于同一行业,通过横向拓宽产品矩阵、纵向整合供应链资源以及加强技术协同等方式,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保持主营业务稳定性与市场竞争力。本次交易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综上,本次交易是上市公司在聚焦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外延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实践,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更。

(二)本次交易完成后周振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共青城同策的历史沿革、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及周振担任其执行合伙人的背景,结合共青城同策合伙协议及其运作情况,分析周振对共青城同策的控制是否稳固,是否存在周振不再担任执行合伙人或失去对相应股份控制权的风险
1、本次交易完成后周振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
根据《重组报告书(草案)》等资料,并经本所律师查验,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周振直接持有公司 14,627,252股,占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17.32%。

2、共青城同策的历史沿革
(1)共青城同策的设立
2015年 7月 15日,周振作为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除周振外其他20名激励对象作为有限合伙人签署《合伙协议》《合伙出资确认书》共同设立共青城同策。设立时,共青城同策的股权结构如下:

序号合伙人姓名合伙人性质出资额(万元)出资比例
1周振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5.101.29%
2除周振外其他 20 名激励对象有限合伙人389.3098.71%
合 计394.40100.00%  
2 业执 步骤 份额 策的 或《 次份15年 7月 2 》。 2)共青城 青城同策设 上市公司员 让所致。自 通合伙人、 权激励计划 据上市公司 变动情况如2日,共青城同策取得了共青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 策的历次份额变动 立后,其历次份额变动均系上市公司调整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 离职导致其不再为适格激励对象等原因导致的增减资、合伙 青城同策设立之日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共青城同 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周振,有限合伙人均为符合《合伙协议 》的上市公司员工。 提供的共青城同策的工商档案等资料,共青城同策设立后的历 下:  
序号变动时点主要内容  

   
序号变动时点主要内容
12015-09-02薛兵、孙露露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分别持有的 3.40万元出资额转让 给周振,周振因此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6.80万元,由 5.10 万元增加至 11.90万元。
22015-10-17上市公司于 2015年 10月 8日召开股东会并形成股东会决议,同意原 《激励计划》分三期执行,现调整为一期执行,即共青城同策一次性 向上市公司增资 604.00万元(对应共青城同策出资额 1,026.80万元) 据此,共青城同策增加出资额 632.40万元,由 394.40万元增至 1026.80 万元,其中,周振认缴出资额 620.50万元,由 5.10万元增至 632.40 万元;黄正旭认缴出资 20.40万元,由 215.90万元增至 236.30万元 同时,程平、董俊国退伙,其分别所持 5.10万元、3.40万元减资处理
32017-03-30万家海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5.1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粘慧青 粘慧青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5.10万 元,由 76.50万元增加至 81.60万元。
42019-04-20陆万里、蒋米仁等 22名新增通过受让周振所持出资额的方式入伙, 李磊、朱辉等 6名原通过受让周振所持出资额的方式增加各自的出资 额,周振合计对前述 28名转让其所持共青城同策出资额 116.96万元
52020-08-19蔡伟光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3.4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3.40万元,由 515.44万元增至 518.84万元。
62020-08-20共青城同策二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同策二号”) 陈梓婷等 6名新增通过受让周振所持出资额的方式入伙,蒋米仁、李 洋等 22名原通过受让周振所持出资额的方式增加各自的出资额,周 振合计对前述 28名转让其所持共青城同策出资额 51.3740万元。
72020-12-14蒋玮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1.19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振 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1.19万元,由 467.4660万元增至 468.6560万元。
82021-04-06吴晨瑜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0.51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0.51万元,由 468.6560万元增至 469.6600万元。
92021-05-06王孝明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1.19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1.19万元,由 469.6600万元增至 470.3560万元。
102021-06-15王国强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1.36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1.36万元,由 470.3560万元增至 471.7160万元。
112021-08-23吴曼曼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6.12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6.12万元,由 471.7160万元增至 477.8360万元。
122022-02-28张强、李卫东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分别持有的 2.04万元、2.89万元 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

     
序号变动时点主要内容  
  的出资额 4.93万元,由 477.8360万元增至 482.7660万元。  
132022-06-14邓怡正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2.72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2.72万元,由 482.7660万元增至 485.4860万元。  
142023-04-17傅冠元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其持有的 0.51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周振,周 振因受让该部分出资额而增加其对共青城同策的出资额 0.51万元,由 470.3560万元增至 485.9960万元。  
152025-04-18李洋、张莉因离职而退伙,并将各自持有的 10.20万元、5.10万元出 资额转让给潘予琳;李磊因离职而转让 4.25万元出资额给潘予琳;莫 婷、刘振东、谭国斌因个人安排退伙,并将各自持有的 5.10万元、5.10 万元、3.40万元转让给潘予琳;黄正旭、粘慧青、朱辉、张业荣因个 人安排将各自持有的 59.08万元、59.50万元、3.83万元、1.70万元出 资额转让给潘予琳。上述转让完成后,潘予琳持有 157.25万元共青城 出资额,入伙成为合伙人。  
城同至共青城同策完 的合伙人情况如最近一次变更登记 :之日(即 2025年 4月7日),共青
序号合伙人姓名/名称合伙人类型认缴出资额(万元)所占比例
1周振普通合伙人、 执行事务合伙人485.996047.3311%
2黄正旭有限合伙人177.225017.2599%
3陆万里有限合伙人68.00006.6225%
4粘慧青有限合伙人22.10002.1523%
5蒋米仁有限合伙人17.00001.6556%
6同策二号有限合伙人13.17501.2831%
7李磊有限合伙人12.75001.2417%
8洪义有限合伙人11.90001.1589%
9朱辉有限合伙人11.47501.1175%
10吕金诺有限合伙人8.50000.8278%
11王辛有限合伙人5.95000.5795%
12燕志奇有限合伙人4.42000.4305%
13陈少得有限合伙人3.40000.3311%
14张艳有限合伙人3.40000.3311%
     
序号合伙人姓名/名称合伙人类型认缴出资额(万元)所占比例
15黄渤有限合伙人3.40000.3311%
16王音有限合伙人2.55000.2483%
17庄雯有限合伙人2.55000.2483%
18黄芬有限合伙人2.21000.2152%
19张业荣有限合伙人1.70000.1656%
20陈梓婷有限合伙人1.70000.1656%
21庞美交有限合伙人1.49600.1457%
22蔡洪伟有限合伙人1.49600.1457%
23毕燕茹有限合伙人1.36000.1325%
24王沛涛有限合伙人1.27500.1242%
25郭媛媛有限合伙人1.15600.1126%
26成国兴有限合伙人1.15600.1126%
27刘小正有限合伙人0.85000.0828%
28曹明阳有限合伙人0.85000.0828%
29罗德耀有限合伙人0.51000.0497%
30潘予琳有限合伙人157.250015.3146%
合 计1,026.8000100.0000%  
3、共青城同策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及周振担任其执行合伙人的背景
(1)共青城同策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背景
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薪酬结构、健全公司激励机制,上市公司计划设立共青城同策作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并实施一项《股权激励计划》。

鉴于此,第一步,2014年 12月 26日,上市公司召开股东会并形成股东会决议,同意《关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议案》,根据该议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总额为激励计划获股东会批准时注册资本的 13.00%(彼时上市公司注册资本为 4,645.7606万元,其 13.00%即 604.00万元)。

第二步,2015年 7月 22日,周振作为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除周振外其他 20名激励对象作为有限合伙人设立了共青城同策,作为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

第三步,2015年 10月 8日,上市公司召开股东会并形成股东会决议,同意:(1)通过共青城同策对上市公司进行增资,激励对象通过持有共青城同策合伙份额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增资数量不得超过 604.00万股;(2)共青城同策向上市公司增资 966.40万元,其中 604.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362.4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共青城同策于同月完成增资。

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经本所律师查验,共青城同策自 2015年10月 8日通过增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 604.00万元注册资本后,直至上市公司于上交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日,未在上市公司股权层面发生过其他增资、股权转让或减资的情况。共青城同策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平台,除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外,无其他投资或经营业务,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私募投资基金。

(2)周振担任共青城同策执行合伙人的背景
共青城同策入股上市公司时,周振、傅忠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周振同时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及共青城同策当时有效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以下简称“《合伙协议》”)约定,由周振担任共青城同策的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对外代表共青城同策独占且排他地执行合伙事务,包括但不限于代表共青城同策在上市公司股东会层面表决并签署文件。

共青城同策设立时,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全体合伙人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委托书》,同意委托共青城同策的普通合伙人周振为共青城同策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截至本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仍由周振担任共青城同策的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且《股权激励计划》《合伙协议》的修订及重述版本未就周振为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以及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选任、更换、退伙、除名、身份转换程序进行重大修订。

4、结合共青城同策合伙协议及其运作情况,分析周振对共青城同策的控制是否稳固,是否存在周振不再担任执行合伙人或失去对相应股份控制权的风险 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合伙协议》约定,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选任、更换、退伙、除名、身份转换程序约定如下:

事项主要约定报告期内历次修订 及重述是否对左述 约定进行重大修订报告期内周振 是否触发相应 负面情况
选任共青城同策的唯一普通合伙人为周振。执行 事务合伙人由周振先生担任。
更换若周振先生不再为普通合伙人,由经有限合 伙人全体一致同意的人员担任。
退伙普通合伙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然退伙: (1) 作为普通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 法宣告死亡;(2) 个人丧失偿债能力;(3) 法 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普通合伙人必须具 有相关资格而丧失该资格;(4) 普通合伙人 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 制执行。
除名(1) 《合伙协议》未就普通合伙人除名条件 进行明确约定;(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伙企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合伙人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 以决议将其除名:(1) 未履行出资义务;(2)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 (3) 执行合伙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4) 发生 合伙协议约定的事由。
身份 转换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有限合伙人可以转 变为普通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可以转变为有 限合伙人。
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经本所律师查验,报告期初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期间:
(1)共青城同策共修订或重述其《合伙协议》3次,报告期内历次修订及重述均未对上述可能导致周振不再为共青城同策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合伙协议条款进行重大修订,该等合伙协议条款持续有效;
(2)周振未触发《合伙协议》条款中约定的退伙、除名情形;
(3)共青城同策共形成 3次全体合伙人决定,主要审议修订或重述其《合伙协议》、上市公司员工因离职不再为适格激励对象而需要减持共青城同策份额等事项,该等事项不涉及对周振名下所持共青城同策份额减持事项的审议,亦不涉及对现任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更换、除名、退伙、身份转换事项的审议;
(4)周振自共青城同策设立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一直担任共青城同策的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

据此,本所律师认为,周振对共青城同策的控制稳固;周振不再担任共青城同策的执行合伙人或失去对相应上市公司股份控制权的风险较小。

(三)吴明未出具不谋求上市公司实控人地位承诺函的原因,其是否有直接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意向或安排
1、吴明未出具不谋求上市公司实控人地位承诺函的原因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单位:股

序号股东名称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 
    
  持股数量合计持股比例
1周振、共青城同策20,667,25224.47%
2吴明14,000,00016.57%
3傅忠9,465,44711.21%
4昆山市国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6,392,2727.57%
5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3,871,1294.58%
序号股东名称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 
    
  持股数量合计持股比例
 公司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中,傅忠、昆山市国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国科”)、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科金”)均出具了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函。其中: 傅忠作出承诺如下:
“在周振先生控制禾信仪器期间,本人不会通过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单独或与禾信仪器的其他股东及其关联方或其他第三方共同谋求对禾信仪器的控制权,亦不会协助他人谋求禾信仪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 昆山国科、广州科金分别作出承诺如下:
“在本承诺函有效期间,本公司不会单独、与他人共同或协助别人通过与禾信仪器其他股东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达成一致行动协议或类似协议、安排或实际形成一致行动,接受委托、征集投票权、协议安排等任何方式扩大本身及禾信仪器其他股东所能够支配的禾信仪器股份表决权,以及其他方式谋求禾信仪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
由于傅忠、昆山国科、广州科金均作出了不与禾信仪器的其他股东及其关联方谋求禾信仪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因此吴明不存在与傅忠、昆山国科、广州科金共同谋求禾信仪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情形。

除上述前五大股东之外,上市公司其他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吴明联合上市公司其他中小股东共同谋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的难度较大,且吴明本人亦不存在谋求禾信仪器控制权的主观意愿或者相关计划。

故,吴明在《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尚未出具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承诺函。

2、吴明是否有直接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意向或安排

 明不存在直 ,吴明已经 明作出承诺 1、截至本承 信仪器”)其 信仪器实施 2、在本人通 会单独、与 人达成一致 票权、协议安 股份表决权 四)傅忠基 关系的背景 签订、计划 、傅忠基本情 忠先生,196 ,本科学历;1 师;1993年 部长;1995 1998年 10 14年 10月至 04年 8月至 、傅忠在上市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意向或安排。截至本补充法 具了《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函 下: 函出具之日,本人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 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及一致行动关系,未 际控制; 本次交易取得的禾信仪器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 人共同或协助他人通过与禾信仪器其他股东及其 动协议或类似协议、安排或实际形成一致行动 排等任何方式扩大本身及禾信仪器其他股东所能 以及其他方式谋求禾信仪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 情况,在上市公司的持股及任职经历,周振与 过程,双方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的原因,傅 订或可能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等安排 以及在上市公司的任职经历 年 12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工 990年 9月至 1993年 7月,就职于中科院广州自 月至 1995年 6月,就职于昆明宏达(集团)公 9月至 1998年 6月,就职于广州邦业科技有限 至 2000年 2月,就职于昆明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今,就职于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任实 024年 3月,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司的持股经历意见书出 》。 (以下简 过任何方 6个月内 联方、一 接受委托 支配的禾 人地位。 忠形成一 与吴明是 自动化仪 化中心, ,任设备 司,任总 任副总经 师。
序号时间事项持股情况
12004年 6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称“禾信有限”) 由周振、傅忠、林可忠、林木青等 4人共同投资设立, 注册资本为 100万元。其中,傅忠以货币资金出资 20 万元,出资比例为 20%。持股比例 为 20%
    
序号时间事项持股情况
22008年 4月股东林可忠将其持有的公司 20.00%(对应注册资本出 资额 20万元)股权转让给傅忠。持股比例 为 40%
32008年 11月傅忠将其持有的公司 2.00%(对应注册资本出资额 2 万元)股权转让给昆明英泰立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为 38%
42009年 4月公司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 117.78万元,新增注册资 本的具体出资情况如下:付宏艺出资 300万元,其中 6. 67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93.3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广 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出资 500万元,其中 11.11 万元计入注册资本、488.89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持股比例 为 32.26%
52009年 6月公司将注册资本由 117.78万元增加到 900万元,新增 出资由各方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由资本公积转增为注 册资本。持股比例 为 32.26%
62009年 4月傅忠将其持有的公司 0.9435%(对应注册资本出资额 1. 111万元)股权转让给广州凯得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 司。持股比例 为 31.32%
72009年 8月股东付宏艺将其持有的公司 0.001%(对应注册资本出 资额 90元)股权转让给傅忠;傅忠将其原持有的公司 1.34%(对应注册资本出资额 12.06万元)股权转让给 上海瀚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为 29.98%
82010年 8月股东昆明英泰立科技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占公司注册 资本 1.493%(对应注册资本出资额 13.437万元)股权 转让给傅忠。持股比例 为 31.47%
92011年 4月公司增资,注册资本由 900.00万元增加至 1,107.00万 元,新增注册资本的具体出资情况如下:昆山市国科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 3,000.00万元,其中 192.857 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807.14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上 海瀚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 220.00万元,其中 14.143万 元计入注册资本,205.857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持股比例 为 25.59%
92011年 8月公司注册资本由 1,107万元增加至 4,000万元,新增出 资由各方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以资本公积转增为注册 资本。持股比例 为 25.59%
102012年 4月公司增资,注册资本由 4,000万元增加到 4,645.7606 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的具体出资情况如下:(1)盈富 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 2,000.00万元,其中 464. 576万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剩余 1,535.424万元计入 资本公积;(2)广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出资 500 万元,其中 116.144万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剩余 383. 856万元计入资本公积;(3)新疆瀚钧股权投资有限 公司出资 280万元,其中 65.0406万元计入新增注册资 本,剩余 214.9594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持股比例 为 22.03%
    
序号时间事项持股情况
112015年 10月公司增资,注册资本由 4,645.7606万元增加至 5,249.7 606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的具体出资情况如下:共青城 同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 966.40万元, 其中 604.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362.40计入资本公积。持股比例 为 19.50%
122016年 3月禾信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禾信仪器)。 以禾信有限截至 2015年 10月 31日经审计的公司净资 产人民币 55,647,219.44元按 1:0.9434的比例折合股 本 52,497,606股,每股面值 1元,超出股本部分净资 产 3,149,613.44元计入资本公积。傅忠持股 10,235,447 股,占比 19.50%。持股 10,23 5,447股, 比例 19.5 0%
132020年 6月傅忠与毅达投资、中科科创、赢能鼎秀签署了《股份 转让协议》,分别转让了 33万股、20万股、24万股。 转让后,傅忠持股 9,465,447股,占比 18.03%。持股 9,465, 447股,比 例 18.03%
142021年 9月禾信仪器完成 IPO,发行 1750万股,总股本由 52,497, 606股增加至 69,997,606股。持股 9,465, 447股(未 变化),比 例 13.52%
152025年 8月公司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 授予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的自主实施和首次授予限 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的股份登记,总股本由 69,997, 606股增加至 70,465,521股。持股 9,465, 447股(未 变化),比 例 13.43%
3、周振与傅忠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的背景、过程
2004年,周振回国创业时与傅忠相识,两人基于对高端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高度契合,且分别在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上各有优势及互补性,两人共同创立了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前身),双方为创业合伙人关系。

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多轮融资导致周振与傅忠的股权比例稀释较多,各自直接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因此,在上市公司规划新三板挂牌时,考虑到双方均为核心经营管理团队成员,并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对公司业务、财务、运营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维持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保持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的一致性,两人于 2016年 1月 1日签署了一份有效期为三年的《一致行动协议》。同时,周振在上市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傅忠在上市公司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两人能够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和公司经营活动产签了一份《一致行动协议》,并于 2019年 8月 27日签署了一份《一致行动协议补充协议》,约定协议有效期为六年,至 2024年 12月 31日为止,有效期届满后,各方如无异议,自动延期三年。

4、双方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的原因
2024年 3月,傅忠受限于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向公司申请辞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以及副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上市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从公司内退休养。

鉴于傅忠个人健康状况,且考虑到禾信仪器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日已满三年,上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长期有效运行,通过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稳定的决策运行机制,一致行动关系的维系已非必须,故,为提升经营决策的效率,两人协商一致在《一致行动协议补充协议》有效期届满后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经本所律师查验,上市公司于 2025年 1月 3日在上交所网站披露了《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协议到期不再续签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编号:2025-001)。

5、傅忠与吴明是否存在签订、计划签订或可能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等安排 截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傅忠与吴明不存在签订、计划签订或可能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等安排。

本次交易前,傅忠与吴明并不相识,且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

2024年 12月 31日,在与周振的一致行动关系解除后,傅忠已出具了《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函》,承诺在周振控制上市公司期间,其不会通过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单独或与上市公司的其他股东及其关联方或其他第三方共同谋求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亦不会协助他人谋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

如本补充法律意见书正文之“一/(三)/2、吴明是否有直接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意向或安排”的相关内容所述,吴明已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函》,在承诺期内不会通过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单独或与禾信仪器的其他股东及其关联方或其他第三方共同谋求对禾信仪器的控制权,亦不会协助他人谋求禾信仪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

(五)结合交易完成后各方持股比例、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及决策管理机制、经营管理安排、周振及吴明在上市公司的任职安排等,以及事项(2)-(4)的回复内容,分析本次交易完成后周振是否实际控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是否发生变化
1、交易完成后各方持股比例
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与本次交易相关的董事会决议、《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之补充协议》《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之补充协议二》《重组报告书(草案)》,并经本所律师查验,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 14,000,000股。本次交易前及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股东名称本次交易前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  
     
 持股数量(股)持股比例持股数量(股)持股比例
周振14,627,25220.76%14,627,25217.32%
共青城同策6,040,0008.57%6,040,0007.15%
周振及其一致行动人 合计20,667,25229.33%20,667,25224.47%
吴明--14,000,00016.57%
傅忠9,465,44713.43%9,465,44711.21%
昆山市国科创业投资 有限公司5,088,6607.22%5,088,6606.02%
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 资控股有限公司3,871,1295.49%3,871,1294.58%
注 1:本次交易前数据统计节点为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

注 2:周振担任共青城同策执行合伙人。

注 3:傅忠已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函》,昆山市国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吴明均已分别出具《不谋求控制权的承诺函》。

根据上表,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周振直接持有公司 14,627,252股,占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17.32%,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周振通过控制共青城同策合计控制公司 24.47%的股份,依其可实际支配的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上市公司股东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及上市后股东(大)会会议文件,并经本所律师查验,报告期初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在上市公司历次股东(大)会中,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有表决权数量占上市公司表决权数量的平均比例约为57.05%,周振在前述历次股东(大)会中均参与表决。若以前述平均比例进行估算,则周振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支配的公司股份表决权仍足以对上市公司股东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四条第(四)项和《股票上市规则》第 4.1.6条第(四)项规定的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情形。

经本所律师查验,周振已于 2024年 12月 31日向上市公司出具了《关于自愿履行公司实际控制人职责的承诺函》,承诺如下:
“1、本人自愿履行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职责,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对作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相关行为规范; “2、本人将尽职、勤勉地履行《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规定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职责,不利用实际控制人的地位或身份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全力维护公司的稳健发展; “3、本承诺一经作出即生效,不可撤销,如违反上述承诺,本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本补充法律意见书正文之“一/(三)/2、吴明是否有直接或间接谋求控制权的意向或安排”的相关内容所述,吴明已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地位的承诺函》,承诺其不会通过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单独或与上市公司的其他股东及其关联方或其他第三方共同谋求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亦不会协助他人谋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地位。

2、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及决策管理机制
(1)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及决策管理机制的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并经本所律师查验,上市公司董事会由 9名董事组成,其中 3名为独立董事,6名为非独立董事;董事会会议应当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享有一票表决权;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在对董事会权限范围内对担保事项作出决议时,除应当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外,还需要取得出席董事会会议的 2/3以上董事同意。除此以外,上市公司董事会未设置其他特殊决策机制。

截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 7名董事由周振先生直接提名,均经上市公司于 2025年 5月 22日召开的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选举产生,具体如下:

序号姓名职务提名方式
1周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董事会提名
2徐向东董事周振提名
3高伟董事、副总经理周振提名
4陆万里董事、董事会秘书周振提名
5蒋米仁董事、副总经理周振提名
6廖若秋董事傅忠提名
7刘启亮独立董事周振提名
8孔云飞独立董事周振提名
9陈明独立董事周振提名
据此,周振推荐及其提名的董事席位合计过半数,能够对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2)本次交易完成后吴明所持股份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置的影响
根据周振、傅忠分别于 2019年 1月 1日、2019年 8月 27日共同签署的《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一致行动协议》及《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一致行动协议之补充协议》,2022年度至 2024年度,周振、傅忠、共青城同策为一致行动人,上市公司存在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比例在 30%以上的情形,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均采用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

根据周振、傅忠于 2024年 12月 31日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提交的《关于一致行动协议到期不再续签的告知函》,双方的一致行动关系于 2025年 1月 1日起解除,上市公司不再存在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比例在 30%以上的情形。据此,自 2025年 1月 1日起至本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以及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根据上市公司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上市公司股东会选举董事时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选举两名(含两名)以上董事时,应采取累积投票制。

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吴明将直接持有公司 14,000,000股,占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6.57%,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上市公司股东会选举非独立董事时,从审慎假设角度出发,即假设上市公司届时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有表决权数量占上市公司表决权数量的比例与报告期内的平均比率相当(约为 57.05%,在该假设下,吴明通过累积投票制能够确保董事候选人当选董事的比率将优于假设上市公司 100%股东均参与投票的情况),则吴明仍仅能确保 1名由其推荐或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当选,无法对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未完)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