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A股或已真正开启慢牛行情 叶国英:寻“真金”
7 刘柯:市场规模将增长近30倍 原子钟:藏在“授时”里的黄金赛道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刘柯 日前,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个几年前境外对国家授时中心实施的重大网络攻击活动;当然,最后是有关部门粉碎了境外网络攻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 这个事情看似不大,但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当下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半导体、是芯片。那么,为什么境外会对国家授时中心进行网络攻击?该消息最后的结论是:全力守护了“北京时间”安全。据介绍,国家授时中心承担了“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为国家通信、金融、电力、交通、测绘、国防等行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还为测算国际标准时间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如果相关设施遭受网攻破坏,将影响“北京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发网络通信故障、金融系统紊乱、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瘫痪、空天发射失败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时间陷入混乱。 按有关部门的说法,该攻击是利用某国外品牌手机中窃取的登录凭证入侵国家授时中心计算机,刺探内部网络建设情况,对国家授时中心多个内部业务系统实施渗透活动,并企图向高精度地基授时导航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动攻击。没错,“授时”这个东西虽然不怎么大众化,其不如GPU芯片、AI服务器、智算中心、CPO光模块、光刻机等那样令人熟悉,但在自主可控的科技里,它却是真正的核心所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科技,也是众多高新前沿科技的根基。 如果大家对“授时”还不是很明白,说简单一点,喜欢打游戏的人可能会知道“延迟”是什么意思,就是数据发送与接收的时间不同步而产生的信号延迟,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你能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事情,其实是“过去完成时”,而不是“现在进行时”。再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汽车导航,这是“授时”最贴近生活的具象运用。如果“授时”不精准,导航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偏差;如果这个时间差1纳秒(十亿分之一秒),北斗的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你刚刚经过的高速路出口就可能是导航需要你下高速路但因为延迟而没有通知你。 正是因为“授时”的重要性,所以,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其“大国科技”的地位非常突出。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的准确度,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从2024年1月起,我国的国家标准时间准确度排名世界第一。而“授时”能如此精准,就是因为另一个核心技术:原子钟。有专家曾经说过:“在精确打击时代,原子钟的作用不亚于原子弹。” 原子钟是通信、导航、5G、电力网络等“授时”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1955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制出全球首台铯原子钟,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原子钟时代。如今,原子钟的精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每100万年仅会产生1秒的误差。目前,铯原子钟、氢微波激射器和铷原子钟都已成功地应用于太空、卫星以及地面控制。 作为真正的“大国重器”,我国原子钟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中国科学院武汉物数所、北京大学、中电天奥、航天科工集团103所、航天科技集团510所、华信泰、海格通信、赛思电子和华中科技大学等,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如中电天奥旗下的上市公司天奥电子就在最新的投资者互动中回复说,公司的铯原子钟入选国际计量局(BIPM)守时时钟推荐名单,具备为国际时间基准-TAI(国际原子时)提供数据的资格,是我国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计量局守时时钟名单的商用原子钟。 有机构预测,随着现代社会对“授时”和时频同步需求的增加,特别是航空航天、6G通信、AIGC、智算中心等前沿科技对时频同步的增量需求,全球原子钟市场将迎来高景气度。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原子钟市场规模为21.78亿元人民币,中国原子钟市场规模只有4.46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32年,全球原子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9.98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原子钟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9.07%。 原子钟作为真正自主可控的核心科技,又面对增量如此明显的市场空间,而且还是世界数一数二、连竞争对手都在窥视的核心技术,这不才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投资标的吗?(金.融.投.资.报.) 中财网
![]() |